近年来,南宁市积极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助力城市开放发展,成效明显。仅2024年就推出900多项次精彩纷呈的各类赛事活动,在南宁市形成了“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人人能参与,全年龄段覆盖”的运动氛围,充分展示了南宁市城市发展面貌、自然人文风光、民族特色文化等对外形象。
2024年,市政协组成重点课题调研组,开展“以体育赛事谋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助力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重点课题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多次召开调研座谈会,引导委员精准把脉献良策,为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赛事
“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举办体育赛事,可以扩大城市影响力、增强城市公共设施保障能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激发城市的开放发展潜力。
那么,如何加快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体育赛事发展格局?经过深入考察调研,市政协委员黎安宁认为,着力举办体育赛事,将成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促进南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源,其建议把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城市作为南宁市发展战略。市政协常委范恒君建议,要树立“大办体育赛事,办大体育赛事”的理念,把体育赛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坚持打好“东盟牌”“民族牌”“生态牌”“首府牌”,积极研究制定建设中心城市的方案、规划、政策。
“南宁市体育赛事特色在东盟、优势在东盟、出路也在东盟。”市政协常委赵慰菠建议,要丰富以中国—东盟赛事IP为核心的赛事体系,壮大中国—东盟龙舟赛、足球赛、棋牌赛等系列赛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东盟赛事品牌。
“我市以中国—东盟系列赛为基础,探索举办中国—东盟运动会,实现打造中国—东盟赛事新突破。可以积极引进体操、田径、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及电竞等国际顶级赛事,引进或培育‘三大球’职业赛事和球队,填补南宁市高水平职业体育赛事空白。”市政协委员赵天宝建议。
支持赛事与各产业融合发展
赛事经济对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作用,通过“赛事+旅游”“赛事+文创”“赛事+会展”“赛事+商贸”等,推动建设体育新空间,创造体育消费新场景,构建大体育产业生态,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
市政协委员刘映认为,要大力促进上下游产业和关联行业深度融合,支持“+体育”“体育+”“+赛事”“赛事+”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办赛办节新理念新模式,打造更多更具吸引力的体育赛事嘉年华,深化竞赛表演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充分挖掘山水资源,开发山地户外旅游、水上运动旅游、越野徒步等新产品和新业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和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市政协委员彭显胜建议,通过办赛、造星、培育品牌等方式,持续将赛事进行商业化运营,提高赛事的商业价值,让体育赛事更火、城市发展更快。
大力提升赛事品质和传播效果
“先进地区成功经验表明,短视频时代发动人民群众参与、依靠人民群众力量传播推广,是推动赛事‘出圈破圈’的关键。”市政协常委苏春蓉如是说。
“要积极适应数字时代、信息时代、短视频时代发展。”市政协委员郭敬锋提出,通过“赛事+数字”,培育热爱体育赛事、热衷体育赛事传播的市民群众,实现“以赛引流”“以赛促流”“以赛营城”;推行以赛事流程线上管理、赛事数据及时反馈、赛事体验云上共享为特征的数字化办赛模式;培育引进一批电竞赛事运营企业,推进赛事与5G、VR/AR等技术紧密结合,举办线上比赛、赛事直播。
国际体育赛事是城市国际化传播的名片。市政协委员刘仕群呼吁,要以赛事为媒加强对外体育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以南宁市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国内著名体育城市为主渠道的体育赛事国际交往联盟;加强体育招商引资,努力吸引国际国内体育企业和项目、功能性体育行业协会、国际体育组织落户南宁;积极引进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会议与论坛,引进体育高端人才,引导支持本土优秀体育赛事组织、企业、单位开展国际国内体育交往合作。
委员们纷纷表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引导是赛事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希望南宁市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形成高效市场化办赛模式,出台赛事活动管理办法,配套完善南宁市体育赛事领域规章制度,完善体育赛事服务管理。同时,设立体育赛事扶持专项资金,构建“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社会资本”的资金支持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企业投资体育赛事、举(承)办体育赛事,共同培育体育赛事市场,促进体育赛事消费升级。
一审:孙捷铭
二审:韦 玮
三审:王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