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全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近日,市政协围绕“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 让群众在家门口能看好病”开展专题调研,为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言献策,不断用“健康南宁”成色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今年,市政协成立专题考察组,到区外多个城市考察取经,多次召开调研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从如何扩容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完善基层保障激励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27条建议,形成了高质量调研成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委员们认为,要充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
委员们建议,要强化基层医疗支援行动,建立乡镇卫生院与上级支援医院、村卫生室纵向贯通的协同工作机制。由城市三级医院到县和乡,县区级医院到乡和村,定期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和医务人员培训等巡回医疗工作。此外,还要积极开展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络急救站点质量控制工作。
“建议加快推进我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医。”市政协常委林健燕提出,要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完善集团内双向转诊机制,在已建立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上下转诊的具体标准、规范和流程;完善诊疗管理一体化服务,实施“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基层治疗”模式。
促进“三医”联动协同治理
医疗、医保、医药密不可分。在调研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是市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
为加快促进“三医”联动协同治理,市政协委员郭敬锋建议,要积极构建“1+1+N”“三医”联动管理体制,推动“三医”联动工作由市级层面向县(市、区)乡镇、村全覆盖;建立全链条“三医”联动协同治理监管机制;加快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打包支付”与按病组(DRG)付费并行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完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区域内“医保资金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责任共担、激励约束机制。
市政协委员谢月萍建议,要增加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础上,结合南宁市疾病谱和诊疗需求,持续调整完善南宁市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动态更新发布。同时,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并同质化,通过调整门诊诊查费的价格、医保的差异化待遇杠杆,引导患者就医下沉,切实解决药品缺少和服务价高“痛点”。
“要建立强有力的‘三医’联动监管惩戒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保障人民健康能力。”张大海委员提出,要探索建立“三医”联动监管微信群或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做到信息互通、结果互认。要将违反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药械企业和医疗机构列为联合惩戒对象。此外,要完善投诉举报处理和通报机制,对投诉举报线索及时核查处理。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近年来,南宁市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采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优质服务基层行、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等措施,有效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要积极推行‘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以‘慢病先行’和‘三师管理’促使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向基层‘双下沉’,建立一套柔性引导、‘患者愿意去、基层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的制度。”市政协常委陈红丹建议。
市政协常委易蕾建议,基层医院要提升中医常见病慢性病诊治能力,增强老年病科、中医骨科、康复和针灸等特色专科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乡镇中西医治疗特色中心,通过中医特色优势培养带动人才、留住人才,留住病人。
“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市政协常委范恒君建议,积极开展远程治疗,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推行“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点对点送药上门和慢病管理服务等互联网“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可。
在完善基层保障激励机制中,人才如何激励?委员们建议,通过科学设岗、优化人员结构等措施加大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激励政策。同时,畅通职称评聘通道,对基层医务人员实行独立第三方评审制度,即评即聘。
医改一小步,民生一大步。市政协委员将继续通过提案、民主监督、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持续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言献策,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一审:甄翰文
二审:韦 玮
三审:罗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