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网> 24小时>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南宁白话:外来方言本地话

2024-12-04 08:38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晚报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凼凼转,菊花圆,阿嫲带我睇龙船,龙船毋好睇,返去养鸡仔……”在街坊间传唱的南宁白话童谣,承载着“老南宁”的儿时记忆。童谣以语言为基础,南宁白话童谣是在白话的基础上形成的。清朝时期,广西和广东居民沿江运输、贸易往来愈加密切,逐渐产生大家共同交流的语言——南宁白话。发展至今,南宁白话已经成为极有代表性的本地语言。

  【方言篇】

  南宁白话——源自粤语又独具特色

  南宁有多种方言,且历史悠久。1937年编撰的《邕宁县志》记载了当时南宁的语言种类:“兹就当地日常交际,而定为固有之音者则有四:所谓官平土白是也。自中原南迁者为官话,衍为平话,来自广东者为白话,余为土话。土话最古,盖秦汉间土著之民所遗留也。然总以平话为流通。则平话实为我县言语之代表。”

  南宁白话属于粤语邕浔片子方言,是广府白话沿江西渐的产物。南宁白话虽然源自粤语,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也融合了本地的文化元素,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友仔友女”指男性朋友和女性朋友,“切咧”形容话多、爱显摆,“飞法法”形容速度极快,“遛鸡”形容偷溜等。

  住在解放路附近的卢真是“老南宁”,平时与人聊天时多讲普通话,但只要从对方口音听出是讲白话的人后,就会马上切换成白话。“我们在家里都是用白话交流。两个小孩一个11岁、一个7岁,他们从小就会讲一口流利的白话。”卢真说,他用手机录下了不少与孩子用白话交流的视频,听起来非常有趣。

  曾诗淼小朋友今年读五年级,她的父母虽然都是南宁“土著”,因为语言环境的变化,现在一家人都用“南普”交流。不过,因为住在老城区,周围还是有不少人说白话,她通过听和学也能讲一点白话,在学校还学会了唱南宁白话童谣。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讲南宁白话的人也许不如从前多,但在老城区和邕宁区等周边区域仍有不少讲白话、听粤曲的群体。

  白话童谣——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化

  “二叔公,吹火筒,买碌蔗,又生虫,买只饼,又穿窿……”这是“老南宁”熟知的白话童谣。南宁白话童谣是从南宁白话延伸而来,在人们口口相传中形成的民间传统文化,不仅诙谐幽默、音节和谐,还朗朗上口,反映了本土历史风貌和民众生活,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2014年,白话童谣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说到南宁白话童谣的传承,不得不提到万立仁。他不仅是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白话童谣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话童谣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网非遗大集签约传承人。有意思的是,万立仁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跟随父母来到南宁。在此之前他讲的是柳州话。当时万立仁的同学多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人,平时上课和交流都讲南宁白话,于是,他很快也能讲一口流利的南宁白话。“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听到白话童谣,因为喜欢收集,听了就会记录下来。”万立仁说。后来,万立仁与好友刘筱媛把收集到的白话童谣再进行整理、创作,先后编辑出版了《白话童谣300首辨析》《童谣里的乡音——校园演唱作品选》等书籍,同时通过走进校园和社区开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传承和弘扬南宁传统文化。

  虽然今年已经82岁高龄,但万立仁仍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和传承南宁白话童谣,而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应。今年11月8日,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式发布“童谣声声听遍南宁”特色音频库,内容就精选自《白话童谣300首辨析》,通过传唱南宁白话童谣,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地方育人文化,打开文化传承的新窗口,增强青少年儿童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吸引更多南宁人主动了解本地方言文化。

  民谣基地——以文化传承发扬本地方言

  方言是独特的文化印记,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声音。近年来,各地方言轮番出圈,保护方言逐渐得到重视,许多人也在探索如何留住乡音。在网络平台,有不少人用方言宣传自己的家乡,鼓励大家成为本地方言的传承人;在全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支持孩子多说方言,积极传承和发展方言文化;在南宁,有学校通过民谣学习引导孩子关注家乡方言,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南宁白话。

  南宁市解放路小学地处老街区,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讲南宁白话。为了把南宁的特色文化传承下去,学校组织了南宁民谣社团,并通过多方努力使其成为“南宁民谣传承基地”。学校副校长周月莉介绍,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南宁民谣,学校每周都有一次民谣诵读课,爱好民谣的学生都可以加入民谣社团。与此同时,学校依托非遗传承人,与学校一墙之隔的新会书院达成共建,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演出交流活动,并在融合教学中组织教师走访南宁老街区和老艺人,搜集素材,编写南宁民谣传承读本,通过创编民谣歌曲引导学生喜爱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传播南宁文化的活动。

  五年级的黄唯迅是跟着父母来南宁定居的“新南宁人”,他已经是“南宁民谣传承基地”的小小传承人了。“作为南宁民谣的传承人,我学习了解了白话的文化和历史。它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根基。”黄唯迅一直在努力学习白话,积极学唱粤剧、诵读民谣等,从中感受白话的节奏和情感,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和智慧,“我觉得,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白话的传承出一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传承方言,不仅是重视地方特色和多元文化,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传唱南宁白话童谣,让孩子们从童谣开始熟悉方言,不失为一种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的良好方式。

 

一审:孙捷铭

二审:韦   玮

三审:罗   琼

 
[ 编辑: 甄翰文 ]
我有话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