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网> 聚焦2021全国两会>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周毅:打造“健康南宁”新养老 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

2021-04-14 05:15 来源:南宁头条

  南宁头条记者 卜玉茹 陆文雅 梁力

  周毅,现任南宁市第二十八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他带来的提案是《加强服务 打造“健康南宁”新养老、新生活》,该提案针对南宁人口老龄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南宁市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

  2019年12月底,全市总人口784.67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125万,占全市人口比重的16%,80岁及以上老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2.8%。

  我市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现状

  近些年,我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坚持民生为本,截至2019年底,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有763个。公办养老机构14个,民办养老机构85个,乡镇敬老院103个,其他养老服务机构561个,全市共有床位3554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从2013年的15张增至28张,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从无到有,共建成155个。南宁市农村敬老院建设取得进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基本建立起以养老和医疗为核心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困局

  近年来,南宁市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1.公立养老机构可谓“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选择相对宽,但门槛较高。截至2019年底,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有763个,全市共有床位35542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28张。公办养老机构14个,床位有11656张,全市共有床位35542张,占比33%左右。由于财政实力不足,投入少,导致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存在着资源稀少、设备陈旧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南宁市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业比重不高,至2019年底南宁市民办的养老机构有85家,占全部养老机构为11.14%。由于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不充分,民办养老机构入门槛较高,开销较大。

  2.养老机构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管理经验不足、服务水平有限等问题。养老机构中的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缺乏,需要更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相关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由于护理人员薪资待遇较低,工作强度较大,特别是老年护理员的工作难度更大,因此导致专业护理人员非常缺乏,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聘用的部分养老护理员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

  3.居家养老存在缺乏看管和专业的护理照料的问题。受传统观念影响,居家养老一直是南宁市养老的主要模式,由子女或亲属提供养老服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承担的压力将越来越大。目前,城乡家庭日趋小型化,老年人同子女分开居住趋势越来越普遍。老年人口对生活服务、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强烈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悉心照料以及专业的护理服务。

  推进我市城乡养老保障工作的建议

  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工作,让全体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健康南宁”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互联网+护理”,增加有效供给。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建设枢纽型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培育和扶持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明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推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使养老服务规模稳步提升。开展“互联网+护理”,利用大数据,让本市每一位老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健康档案,动态掌握老年健康状态,提前研判和干预。将养老机构进行数据链接,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实现跨区域的优质资源共享,不断满足全市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2.培育和发展各类非营利养老服务组织。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到养老服务业,培育和发展非营利老年服务组织。在建设用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办养老机构、发展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有效供给,降低私营养老机构成本。引导社会养老机构要树立专业化分工意识,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条件建立相应的养老服务机构。这样有利于减小机构内养老群体的差异性。

  3.加快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步伐。建设一家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老年人医院,推进职业院校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院校培养、在职教育、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使为老服务的人员都成为掌握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服务技能的专门人才。努力把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职称评聘体系建立起来,大幅度提升老年人福利服务事业的专业水平,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给予工资补贴,专业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使养老服务趋向于专业化、产业化,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迈向高质量发展。

  4.积极推广“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的困难,又解决了机构养老亲情淡薄、环境适应障碍等问题,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养老模式。因此,高度重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强有力推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互联网+”为手段、医养结合为特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把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中之重。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力量运营、市场化运作,积极开展“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满足有需求的老年人在家或社区享受养老服务的愿望,吸引更多的社区居家老年人接受自费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审核:李斯维

  终审:戴珊珊

[ 编辑: 吴箬霏 ]
我有话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