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晚,一阵悠扬的钢琴声从灵山县平南镇大宾村刘开德的家中传出,琴声如清泉流淌,在村子里散开。
周边的邻居边侧耳倾听边点赞:“老刘家这几年翻身了。”的确,钢琴在农村很少见,而刘开德一家2018年才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刘开德一家的日子的确是越来越好了。2015年开展精准识别,刘家人均收入在贫困线以下。“那时候,全家5口人住在几间破旧的泥瓦房老屋,特别是3个孩子都上大学后,生活更是难上加难。”刘开德说,“那时哪敢想家里有台钢琴。”
记者走进刘开德家,这是一栋2019年建成的三层小楼,宽敞的客厅摆放着一套红木沙发和茶几,进门摆着一张红木茶台,茶台旁是一台气派的雅马哈钢琴。刘开德告诉记者,这是在深圳工作的大女儿捎回来的,价值5万多元,她在深圳开班教学生弹钢琴。
家里这几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刘开德说:“秘诀就两点:一是不等不靠拼命干;二是让孩子读书。”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刘开德依靠小额信贷,把家里原来的3亩多茶园扩大成10亩。他鼓励妻子外出务工挣钱,自己天不亮就起床照管茶园,每年从2月到11月,春茶夏秋茶轮着采。
“卖一次有几千元的收入,给三个孩子汇学费和生活费。”刘开德告诉记者,10亩茶园每年能够给家里带来4万—5万元的纯收入,每年还能领到政府给的产业补贴。
孩子们毕业后都工作了,挣了钱寄回家,刘开德夫妻俩也拿出积蓄,一家五口齐心合力,盖起了气派的小洋楼。
家里光景好起来后,刘开德不忘回馈困难时拉过自己一把的乡亲们。他竞选上了大宾村委文书一职,带动了10余人一起种茶增收。
灵山县乡村振兴研究所工作人员周运双告诉记者,茶叶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县有100多户靠种茶脱贫摘帽。2024年,灵山县茶园总面积8.49万亩,一产带动10万人就业,二产创造约2万个岗位。
一审:甄翰文
二审:郑 浩
三审:罗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