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网> 24小时>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南宁市医保部门“医医合作”缩短医保经办服务半径

2024-06-15 11:41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医保是关系千家万户健康幸福的重大民生工程。

  为提升群众办事服务体验,南宁市医保部门在前期充分沟通对接的基础上,建立“医保+医院”“医医合作”便民服务新模式。从2023年开始,南宁市医保部门在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一线设置医保服务站,统一形象标识和服务标准,参保群众和患者可在医保服务窗口一次性完成医保相关咨询和业务办理。南宁市共有9家医院设立了医保服务站,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广西医大开元埌东医院、前海人寿南宁医院、横州市中医医院、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林县人民医院、马山县人民医院、隆安县人民医院、南宁市武鸣区中医医院。截至今年5月底,9家医保服务站累计受理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资格认定、门诊特殊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变更、扩诊申请等医保服务站服务事项2.09万次。

  “楼上看病、楼下办事,这对老百姓来说真的太方便了!”日前,市民肖先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医保服务站办理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资格认定,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事项办理。

  2023年9月,南宁市医保部门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合作建立“医保+医院”模式,设置医保服务站,市民可办理22项高频医保业务,实现便民“加码”。从以往的“大厅办”到如今的“医院门口办”,转变的背后不仅是硬件设施、网点设置的优化,更是服务方式的转变与服务效能的提升。

  记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的医保服务站看到,该站设在门诊楼一楼大厅,位置、标识都很显眼,患者很容易找到。“我们的医保服务站设有2个服务窗口,专职配备2名工作人员。目前可以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跨省临时就医备案、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资格认定、生育医疗费用支付、生育津贴支付等22项服务事项。”该院医保科干事薛璟介绍。截至目前,累计受理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资格认定、门诊特殊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变更、扩诊申请等医保服务站服务事项2356次。

  通过“医医合作”提升群众医保办事效率的同时,南宁市医保部门还有机串联全市四级医保经办服务网点,将全市5个市本级服务点、14个县(市、区)级服务点、129个乡镇(街道)级服务点、1844个村(社区)级服务点绘制成“医保电子地图”,聚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圈出惠民同心圆。“今年1月8日起,‘南宁医保’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电子地图上线,参保人通过电子地图可实时定位查询附近的医保经办服务点,还可以查看对应服务点的位置、咨询电话、办公时间、可办理事项、服务指南、导航路线等信息。”南宁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公共服务管理科副科长魏江易介绍。

  接下来,南宁市医保部门将根据城乡特点和人口规模结构,以落实服务功能和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探索医保“1+N”模式,依托定点医疗机构、高校、银行等服务载体设立更多便民服务点,打通医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保服务。

 

  一审:李斯维

  二审:庞博

  三审:符蔚

[ 编辑: 思理 ]
我有话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