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网> 参评公示>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X4网络纪录片—《多谢嗮,老街坊》

2024-03-21 11:00

《多谢嗮,老街坊》文稿

  新闻资料语音:“南宁人的美食天堂,旅行社的经典线路。炒粉,炒螺,里面坐!这就是中山路,这里(有)好多吃的,这里的夜景很好,平时我也走习惯了。来吃美食的人多了,中山路的名声也渐渐传开来。可是每当夜幕散去,中山路的苍老破败日益凸显。2005年,市政府把中山路的拆迁改造列入重点项目。”

  新闻资料群众采访:“准备要拆了;希望以后别再找不到它了;不过刚才我听说,(这里)又不拆了;住了两百多年,世世代代下来,当然是有感情的;希望(以后)这些小吃摊都还在这里。”

  新闻资料语音:“位于中山路万象汇门前的市政道路上,建起了一段长约百米的围挡,而且旁边的道路上也开始建设相同的围挡设施。一些市民朋友也很关心,是不是中山路的旧改,又有新动作了。那现在还在中山路夜市经营的摊位,会搬到什么地方去呢?”

  中山路管理员:“中山路,中山路,开摊。”

  解说:中山路,随改革开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为南宁地标性的夜市美食街。近十多年来,针对中山路的旧城改造计划,根据民意不断调整。终于,在2022年底开始大规模施工。而与此同时,作为对中山路旧貌的缅怀,一场名为“多谢嗮,老街坊”的艺术展览也在此处悄然筹备着。

  麦里:“今年没来得及做的事情,明年也不会做。所以,能做多少做多少。今年不做,连地方都没有了。”

  解说:麦里,这场艺术展的主理人。

  解说:“多谢嗮,老街坊”是南宁的传统白话,与粤语同源。如果白话是老南宁们心灵的港湾,那么中山路,就是这座城市味蕾的归宿,寄托的都是南宁人关于本土文化的情怀。

  麦里:“中山路,与你的情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然后,老板一看你们来,就知道上什么菜。你也感觉是,在这个城市里有了一点点归属感。”

  解说:事实上,早在2017年,麦里的团队便已“多谢”过老街坊们一次了。

  解说:临胜街,是与中山路相邻的老社区,在2017年,面临拆迁改造。

  麦里:“(那次是)在很多来不及的事情里,干了一件来得及的事情。很神奇,那一次的摄影展,或者是诗歌,模型,勾起了整个城市的人集体(性)的,对自己年轻时的回忆。我认为,他们对这个事情特别地上心和在意,也是因为那里有他自己(生活里)的那一部分。”

  临胜街群众采访:“你们做了活动以后,来这里的人就多了。要是不做,以后可就没有机会了。拆了就没有机会了。拆了以后,这里要建大楼了。”

  解说:这一次在中山路,麦里则给老街坊们准备了一个更大的惊喜。为此,他将亲自走访中山路的老街坊们,并给他们拍摄一些肖像照。

  麦里:“上一次,(你)来中山路,是什么时候?”

  中山路商户采访:“全国人民来到南宁,都要进中山路走走聊聊;钟昌记,钟昌记,市长又来吃你们的粉了;这个店二十多年了,你说火不火;采访(我)的多了,上海(台),中央(台),南宁(台),什么台都来过;李宇春,任静,付笛生,还有赵文卓(都来过我们店);走到哪里人家都跟我打招呼;叫六叔大家都知道你(是谁);(好像)我把人气都带过来了;(我们店以前)排队长得挡住别人的摊位,被人家骂。”

  五叔:“猜两码,试一下,好!我看见你刚才喝酒喝得很爽快。”

  解说:相比于各位老板的“十八般武艺”,五叔的看家本领,是猜得一手好码。

  五叔:“你先喝吧,你们想吃炒粉,还是别的什么粉。”

  解说:在得知了中山路即将改造的消息后,五叔店里的几位常客,专程前来相聚。

  客人:“拆了以后有什么打算。”

  五叔:“听说是一年左右就可以回迁回来,到时候再说。在这里还有老客人认得我们,要是搬走了,别人都不认得我们了,喝酒!”

  客人:“五叔,你以前是从哪里出来的。”

  解说:13岁时,五叔便来到南宁打拼,这家店是他半生的心血。改造之后是否还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又或是离开中山路另寻他法,这些疑惑困扰着许多老店。

  五叔:“以前这里才几个摊位,现在能做到几百摊,都是靠我们这帮老个体户撑出来的。没有我们在这里,有什么用?”

  客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多谢嗮,老街坊”这个活动。真的要多谢你们,没有老街坊,就没有我们的童年。以前我们小的时候,都在这里跑来跑去。现在长大了,你们却要拆了,真让人难受。”

  五叔:“真是难受,我记得前几天有(自媒体)来拍摄,他们先去六叔那里拍。我在旁边听见,你猜他们让六叔怎么说。我在中山路做了几十年了,中山路再见。我就觉得说这种话不中听!说中山路再见,意思是中山路就没有了是吧?你来拍我没关系,但我不说再见。我可以说,我在这里做了几十年生意,但中山路再见,这种话我说不出口。来!和我兄弟猜码,这位是阿六,猜几码!”

  中山路商户采访:“以前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才四十多岁,现在都六十多岁了。(以前)我一边煮粉,一边出嫁,(引得)中山路两旁的人都来围观,好热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砖,其实真的是很有感情。真的!这种记忆真的是抹杀不了。”

  麦里:“可以,多谢多谢,到时候过来看(展览)。”

  中山路客人采访:“其实我这个人特别守旧,我(逛中山路)的路线都很固定。我每次都会先吃着一家的螺蛳粉,然后一定会点这一家的生冲雷公根,超级好喝。然后还有前面那一家,那一家的越南屈头蛋,吃过吗?然后还有再往前走,有一家豆浆油条,我一定会一路这样买过来,最后回到这里。”

  离开了喧闹的夜市街,麦里一行,来到了中山路188号,这里曾是南宁市第四幼儿园的所在地,也是喧嚣之外,一块难得的僻静之所

  麦里:“下去第二间房,莫老师你好,阿姨,还记得我吗?我们(上次)跟你说过,要在下面做一个展览。我们想找这里的原住民,拍一张照片,然后做一个展览。”

  解说:莫常英,原第四幼儿园的保育员,也是中山路188号资历最老的住客之一。

  麦里:“我们也找了九叔,也找了霞姐……”

  莫常英:“不要放(我的照片)。”

  麦里:“为什么,有什么担心的?”

  莫常英:“我不喜欢,因为我那么老,那么难看。”

  麦里:“没有,我觉得你的笑容很天真,很像幼儿园的小朋友。那就这样吧,我给你拍个照片,会先发给你看,好吗?拍半身(照)就可以了,半身。”

  莫常英:“1975年(我就)到南宁了,到现在。你自己算,多少年了?我刚来的时候,(先)扫地,做了几年以后,才做保育员。对小孩子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我对什么人都好,是真的。”

  解说:由于女儿不在身边,多年来,莫常英早已习惯了独居生活

  莫常英:“那时候,我们班的那些家长,他们很喜欢我。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有一对浙江的夫妇,来南宁做生意,卖鞋子,(他们)把小孩给我带。后来他还说,要让他儿子认我做干妈。我这个人朋友很少,都没有朋友。”

  然而,麦里一行的突然闯入,却给莫常英的生活,带来了久违的喜悦

  麦里:“莫阿姨,在哪里,看出来了吗?在这里。”

  麦里:“你们都是拿着很专业的相机,那就随便你自己找角度,我们是免票的。”

  歌手1:“我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我要在中山路做这样的事。”

  歌手2:“里面都是一帮很有意思的灵魂,大家可以看一下。”

  莫常英:“我说你办这个晚会很辛苦。”

  麦里:“没有,这个不是最辛苦的时候。不过,确实心里还是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少年。”

  莫常英:“我也是,我也不觉得我老了!”

  麦里:“你也是少女。”

  莫常英:“一个人一定要心态好,我心情不好,我就会自己调理,我要快乐起来,我就找小品、笑话看。看了以后,我觉得很有道理,我就开心了。真的很有道理,活一天,就要快乐一天。是真的!实实在在的道理,不管有没有钱,健康是最重要的,是真的,每一个人都要身体健康。”

  集体:“准备,一、二、三,耶!”

  麦里:“就蛮有趣的,这些照片,跟着建筑物一起凋零了。”

  解说:告别了中山路,麦里即将踏上旅途,我们现在终于出发了,与家人们前往新的城市闯荡。五叔,则守在离老店不远的角落里。期待着来年,重返全新的中山路。莫常英即将搬离188号,但她仍希望能在中山路的附近住下。

  解说:改革开放的45年间,中山路的老街坊们,把所有的琐碎和烟火气,聚拢于此。一砖一瓦,是日子越过越好的盼头,也是不忍与昨日告别的牵绊。期待在未来的中山路上,仍能与彼此相见。

[ 编辑: 杨蕊 ]
我有话说
为您推荐